一竞技(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 从一开始·竞无止境

电话

0631-5783230

精“智”全能闯出产业发展新图景

标签: 智能钓具 2025-08-08 

  

精“智”全能闯出产业发展新图景(图1)

  8月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威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威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浩然特塑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现场分享了企业在全产业布局、精研细分领域、锚定智能制造等方面的创新故事。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是我市重点培育的十大产业链之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海燕介绍,近年来,我市立足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既有优势,聚力打造优质产业生态、深化创新驱动,全力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集群内共有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规上企业67家,成功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之列,彰显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光威复合材料是国内第一家突破碳纤维连续生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生产商,也是国产碳纤维高端应用的先行者,首次将国产碳纤维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等高端领域,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应用的空白。”发布会上,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壮志向记者介绍。

  手握919项授权专利,开始于原丝的碳纤维、织物、树脂、高性能预浸材料、复合材料制品的完整产业链布局,主持起草并制定《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碳纤维预浸料》两项国家标准,以及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给了光威复材成为山东省碳纤维产业链唯一“链主”企业一竞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底气。

  创业初期,面对国外在产业、技术、装备上的严密封锁,光威复材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深入研究碳纤维原丝的制备原理,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工艺路线。经过无数次优化创新,光威复材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原丝,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后续国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找人才,敢投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发布会现场,王壮志有感一竞技股份有限公司而发。

  从传统钓具行业向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转型,光威复材在重重挑战下如何重塑品牌形象?“让产品好用。”面对记者提问,王壮志给出了破局法门。光威复材将品牌价值定位为“高端、创新、可靠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供应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随着T1100级、M40X级、M65J级等高端碳纤维产品的研发问世,出色的产品质量已成为光威复材品牌最好的“代言人”。

  在“链主”企业的引领下,浩然特塑、宝威新材料等威海骨干企业深耕专业领域,规模体量不断做大,活力十足、优势共享的碳纤维产业链加速崛起。

  专注特种工程塑料细分领域15年,浩然特塑始终以实现特种工程塑料系列国产化为使命,建有国内首条千吨级聚苯砜树脂生产线、国内首条千吨级医用聚醚砜树脂生产线和国内首条复合材料增韧剂定制线。特别是复合材料增韧剂产品,其综合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复合材料增韧剂这条赛道上,浩然特塑之所以能站上塑料工业的‘金字塔尖’,使产品在具备机械强度高、韧性高、尺寸稳定等优点外,还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对韧性的需求相契合,关键在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聚芳砜树脂的升级迭代。”山东浩然特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铭表示。

  破解国际垄断的技术难题并非一夕之功。“工艺要自己摸索,设备要自己制造,人才要自己培养。”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过程中,浩然特塑攻克了分子量控制、粒径分布等一系列难题,颠覆了原超低温粉碎等工艺,具备了按客户需求进行增韧剂定制的能力。

  目前,浩然特塑五大系列28个规格牌号的产品体系,为生物医疗、核电装备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部分产品远销意大利、越南、韩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瞄准生物工程、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实现聚芳砜全系列产品进口替代,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徐铭表示。

  如今,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碳纤维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对此,持续致力于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复合材料制品研发与智能制造的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锚定数智化,将智能制造贯穿企业全周期发展脉络,铸就技术引领与高效运营的核心优势。

  “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3亿元用于技术革新、设备研发和智能制造。”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毕见强表示。2021年,公司建设碳纤维预浸料智能工厂,对碳纤维预浸料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控制。同时,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整合5G通信、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打造宝威科技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实现了自动排产、原料及半成品自主调度,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了可靠的复合材料解决方案。

  2023年,宝威新材料又构建起全流程数据融合的智能管控体系,在高端复合材料产品线布局、柔性化个性制定生产模式以及大尺寸航空航天复材结构件高精度高效率制造,实现突破性进展。“目前,我们已拥有4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生产线万平方米。”毕见强说。

  未来,宝威新材料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强化人工智能、数字建模以及智能化生产设备的研发与设计力度,让智能制造加速释放企业创新优势,助力碳纤维产业链蝶变升级。(来源:威海日报)

推荐新闻